Board logo

标题: 评委谁来评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zytj    时间: 2010-7-6 10:56     标题: 评委谁来评

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在圈内引起广泛关注,而电视大赛的形式更是将其影响扩散到了全国爱好者的范围。人们在惊喜地欣赏高水平的表演和对不少“亮点”称道之余,评头论足自然也是免不了的。评选手、论“点评”,对评委的表现也是圈圈点点。有的时候,评委比参赛选手更能成为议论的对象。什么时候呢?当然是评委打分遭到严重质疑的时候。
      想想当评委也是真不容易。常常台下坐着的是学生的老师,台上演着的是老师的学生,这里头还有自己的学生、朋友的学生,“对手”的学生等等不一而足、纷繁复杂。一会儿心有不甘,一会儿又心有不忍,个别评委为了学生的面子不惜自毁面子,亮出令人瞠目的分数,也许是“良心未被发现”,也许真是“有苦难言”。然而,这一切通过电视把人们心中的问号狠狠地放大了,也把电视大赛这聚光灯下的阴影放大了。
      不知是否源于那些对评委的“指指点点”,2009年的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复赛,采用了参赛作品幕后演奏,而才艺考核开幕表演的方式。据说这幕后演奏就是为了“以示公正”。
      这样的比赛形式看似合情合理,但细想起来又有点匪夷所思。
      首先这道幕布一拉,似乎更加印证了以前对评委的“不利证词”。其次,有些作品都是自己学生在参赛表演,那道幕就和“皇帝的新衣”一样透明。更为重要的是,器乐作品的诠释过程,表演、表情、表现力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要不然那么多吹拉弹打的“大家”会被称为“著名演奏家”,这说明玩乐器一定是“亦演亦奏”的,只有这样的演奏,才能塑造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,如此重要的“表演”部分怎么能放在幕后“缺席审判”呢?
      其实从大赛的规则看,好像也考虑了对评委权利的制约,又是监审组,又是公证处。然而这些机构的设置,只能为比赛形式和规则“保驾护航”,而无法对评委的良知和情感进行“公证”。
      谁来对评委的表现进行“评分”,应该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、最广大的观众,或者是他们的代表。假如大赛组委会公布一些必要的选拔条件,让符合条件的民乐爱好者自由报名,电视台公开随机抽选,组成一个代表观众意见的“评委考核团”,在每场比赛中由这个“评委考核团”对所有评委进行无记名打分,并提出综合点评意见。同时比赛程序也增设这么一个“对评委亮分并点评”的环节,那么,即使没有那道幕,有这么多眼睛盯着,评委的“情感分”也断不敢“泛滥”,而“良知分”则一定会“胜出”。
      说实话评委们其实也希望“公正待人”,要不然每到招生前夕很多评委都会关了手机拒绝说情呢。“评委考核团”这样的形式看似对评委增加了压力,其实恰恰相反,这样的形式和压力,使评委在选手、同行、家长等所有人面前,有了一个心无杂念、公平公正地评分的充分理由,或者说“借口”,从而真正提升电视大赛的“健康”形象和公信力。
      假如这一天真的能够到来,那么选手应该对比赛的客观公正更有信心,从而也更有参赛的积极性;评委则更专注于评分的连续性、客观性和科学性;整个的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性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中乐图鉴特约评论员  阳和




欢迎光临 中乐图鉴 (http://zhongyuetujian.com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